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第九届编委

楼一珊,1964年2月生,浙江诸暨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钻井专业,1988年获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长江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岩石力学、油气井工程技术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井壁稳定和压力预测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盐膏层蠕变行为描述与工程应用、高温高压地层压力系统评价、地应力计算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成果。是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部属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并担任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2部,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深层盐膏岩蠕变规律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的主要完成人之一,阐释了盐层蠕变机理,建立了盐层蠕变损伤演化本构方程,形成了一套合理钻井液密度确定技术及非均匀载荷盐层套管强度设计新技术,丰富了流变力学理论,使我国深部盐膏层的钻井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湖北日报》、搜狐网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均以《楼一珊破解一世界难题 我盐膏层钻井技术国际领先》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和CCTV央视国际新闻频道也进行了转载,以《我国科学家攻克盐膏层安全钻井世界性难题》为题,对楼一珊教授的成果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综合分析碳酸盐岩地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首次应用纵横波速度比对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进行预测分析,实现了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的精确预测。并根据岩屑具有采集方便、不需停钻取心的特点,利用分形理论,提出了利用岩屑分析法测定地层地应力作为岩心测量地层地应力的一种补充,对丰富地应力测量手段,提高钻井速度,降低油气钻井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所现场的研究成果通过在油田现场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理论模型到技术集成,开发出了一套用于我国南海深水高温高压井的压力预测与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与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的科研合作和技术对接,该套系统成功在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等海洋钻井平台上进行了多次实际应用,打破了我国深水压力监测只能由国外油服公司说了算的局面。所取得的成果,作为《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的重要支撑点,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