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编委
管志川,男,1959 年3月出生,山东单县人。1982 年 7 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1995年获石油大学(北京)油气井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钻井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班)期刊编委。国家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石油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石油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钻井工程》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
长期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多项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本科生教材2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长期致力于解决复杂条件下油气钻井工程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石油企业的横向课题等科技项目40余项。针对深层和深水油气钻探中的井筒安全高效构建和井下过程控制问题,提出了利用可信度理论定量描述地层压力信息不确定性的方法,揭示了地质条件不确定性与钻井安全及效率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建立了钻井工程风险的类别与概率评价方法和井身结构设计的准则,形成了深层和深水钻井工程风险预警和井身结构优化设计技术;揭示了钻进过程中钻柱纵向振动的规律,提出了将钻柱振动机械能转换为射流液压能从而提高破岩效率的思路,发明了钻柱减振增压提高钻速技术;为深层和深水复杂条件下的工程优化设计、工程风险控制和井筒高效构建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深井、超深井钻井设计理论,部分成果被编入石油钻井行业标准和钻井工程手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5件(其中美国、俄国、加拿大、欧盟专利各1件),获软件著作版权3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1部。